在铝表面处理工艺中,流痕缺陷、斑点缺陷和染色不均匀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品三大因素。他们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前处理埋藏祸因,也有可能是后处理操作不当。笔者这里先介绍一下斑点缺陷大致都有些什么原因。

材料腐蚀、槽液污染、合金第二相析出等因素均可导致斑点状缺陷。

酸或碱浸蚀。在阳极氧化前,由于铝材溅上酸液或碱液或者受到酸雾或碱雾作用而腐蚀,使表面局部发生白点。如果腐蚀比较严重,则点蚀较粗大,形成粗斑。肉眼很难分辨起因于酸还是碱,但在显微镜下观察蚀点的横截面却容易分辨,如底部呈园形又没有晶间腐蚀迹象,则起因于碱腐蚀;如底部不规则并且伴有晶间腐蚀,蚀点又较深者起因于酸腐蚀。这类腐蚀也可能由于工厂贮运不当引起。化学抛光剂烟雾或其它酸性烟雾,含氯有机脱脂剂等均为酸浸蚀的来源。例如在阳极氧化的时候会产生酸雾,含大量硫酸等溶剂的腐蚀气体。此时可以用ht402氧化槽酸雾抑制剂等防范于未然。

氯化物腐蚀。硫酸阳极氧化槽液中存在少量氯化物也容易导致点蚀,这跟刚才提到的阳极氧化产生酸雾不同,使用ht402氧化槽酸雾抑制剂效果不大。该因素其外观特征是深的星形黑点,在工件边角位置或其它高电流密度区域更为密集。点蚀位置处没有阳极氧化膜,其余“正常”区域的膜厚也低于预期膜厚值。自来水中含盐量高是槽液中Cl-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外资料认为槽液中Cl->200ppm就需要加以处理。但在污染的槽液中除去Cl-是相当困难的。基于成本的考虑,还是排放一部分槽液并添加含盐低的水比较现实。

大气腐蚀。铝型材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有时会发生白点,它们常常沿模具痕方向纵向排列。大气腐蚀一般不象酸或碱浸蚀那么严重,可用机械方法或碱洗除去。大气腐蚀大多是非局限性的,往往易出现在某些表面上,如水蒸汽易凝聚的温度较低区域或上表面。大气腐蚀比较严重时,蚀点的横截面呈倒蘑菇状,此时碱洗不仅无法消除蚀点,反而会使之扩大。如果确定腐蚀是大气腐蚀,则应检查工厂的存放条件。铝材不应储存在温度最低的位置,以防水蒸汽冷凝。存放处应干燥,温度尽量均匀。

其他的其实还有纸腐蚀,纸或纸板用来放在铝材之间或包装铝材,使之避免擦伤。此时若纸受潮,则铝材表面出现腐蚀斑点。清洗水腐蚀以及电偶腐蚀等。

可以看出,所有的原因大致都离不开污染。主要是型材收到了外物的腐蚀,造成了斑点缺陷。所以要防止此类情况发生,还是要考防范于未然,把控生产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