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光也称之为酸洗或者中和,其目的是去除碱蚀后残留在铝制品表面的挂灰,同时也兼有中和制件表面残留碱液的作用,防止污染电解液

铝质制件经碱蚀后虽经清水清洗,但由于碱的水洗性差,制件表面仍呈碱性铝在碱性条件下又会很快氧化变色。出光处理既能中和掉制件表面的碱性物质,抑制了再度产生氧化膜的速率,又能除去碱蚀时不参与碱性反应却依然吸附在制件表面疏松的灰状物质和较为牢固的黑膜(这些物质主要是游离硅)。

常用出光溶液的工艺配方有硫酸出光液、硝酸出光液、硝酸-氢氟酸混合出光液、铬酸出光液四种,可根据制件的材料组成和出光后工艺的要求选用。

硫酸阳极氧化工艺,采用硫酸法出光可以简化溶液管理,但是由于硫酸是非氧化性酸,去除黑色挂灰的能力相对较弱。铝型材生产厂采用硫酸出光比较多,其他行业更普遍的采用硝酸法出光。

酸蚀的目的:去除铝件经过碱蚀后表面残留的铜、铁、镁、锰、硅等不溶于碱的残渣,保证了镀层的结合性。

酸蚀的原理:酸蚀溶液具备强酸性、强氧化性能迅速溶解工件经过碱蚀后表面的挂灰,同时使金属铝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均匀的致密氧化膜。

铜、铁、镁、锰等与酸蚀液中的浓硝酸、浓硫酸发生的反应:

X+HNO3→XNO3+H2O+NO2↑

X+H2SO4→XNO3+H2O+NO2↑(X泛指铜、镁、铁、锰)

硅、硅酸钠(硅与碱反应的产物,难溶解)与酸蚀液中的氢氟酸发生反应

Si+4HF=SiF4+2H2

Na2SiO3+6HF=2NaF+SiF4+3H2O

Na2SiO3+6HF=Na2SiF6+3H2O

铝与浓硝酸、浓硫酸接触迅速形成一层均匀的致密氧化膜Al₂O₃,阻碍铝的氧化,但在高温的情况下,铝会和浓硝酸、浓硫酸反应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