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材阳极氧化是一种电解氧化过程,在该过程中,铝和铝合金的表面通常转化为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具有保护性、装饰性以及一些其他的功能特性。封孔的目的首先是为提高多孔性阳极氧化膜的抗污染性和耐蚀性。封孔的目的首先是为提高多孔性阳极氧化膜的抗污染性和耐蚀性。实践证明,正确掌握阳极氧化工艺,严格遵守封孔的工艺规范,才能获得合格的膜层质量。其中以下的工艺条件是要严格控制的,即阳极氧化溶液的浓度和温度,阳极氧化的电流密度和时间的上限值。否则会造成阳极氧化过程中膜层的加速溶解,导致氧化膜呈疏松状态,膜孔锥度加大、造成封孔困难,出现“粉霜”等质量故障。

常温封孔液中主要成分为镍和氟,镍离子是封孔主剂。膜孔封闭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进入膜孔中的镍含量,封孔后膜层中镍含量大于7mg/dm2以上才满足质量要求。

封孔溶液中Ni2+的消耗除封孔过程中发生水解形成Ni(OH)2与AlOOH在膜孔中沉淀之外,补充材料时因方法欠妥而形成沉淀的损失也不可疏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掌握Ni2+的含量,要控制在0.8g/L以上。

常温封孔溶液中F-的消耗比NiZ+稍快,通常约比Ni2+快20%左右,而且当溶液使用一定时间之后,,AP+、Ca2+、Mg2+的积累,也会消耗部分F-。F-浓度低时封孔质量会有明显影响,因此游离F-含量要控制在0.6g/L以上,当低于此浓度时要及时予以调整补充,经适量补充之后如仍未见效,则要弃之重配。

常温封孔液的pH值的最佳范围在5.8~6.2之间,在此范围之内的获得的封闭质量最为理想,且镍的吸收量也最大,当溶液的pH>6.5时,溶液中Ni抖会开始生成氢氧化镍沉淀,溶液可见明显浑浊,此时溶液中的有效成分会遭到损失。封孔效果降低:当pH<5.5时,封闭溶液呈弱酸性,金属盐的水解受到抑制,封闭速度降低。由此可见封孔溶液中pH值控制的意义。

常温封孔溶液中pH值变化虽然可以用硫酸或氨水进行调整,但溶液中也会因此而增添对氧化膜的封孔质量有明显影响的SO42-和NH4+。当这两种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溶液将无法正常使用,故惟一的办法是加强制件人槽前的清洗,防止制件的旮旯角落及盲孔等处的残留溶液带入封孑L槽内,而影响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