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阳极氧化是生产阳极氧化膜的关键一步,阳极氧化工艺的成功与否关乎生成的氧化膜的质量。而最终铝耐蚀性、耐磨性或者染色等,都是赖以阳极氧化膜。影响阳极氧化工艺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这里想探讨一下阳极氧化时溶液温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1、溶液的温度与电压的关系
在使用Hsjt Grey 801等有机染料给铝染色过程中,阳极氧化膜的质量占据主导地位。在额定的范围内溶液的温度越低,所需的电压应越高,因为溶液温度较低时氧化膜生成速度较缓慢,膜层较为致密,为获得一定厚度的氧化膜,阳极氧化过程需升高电压。当溶液的温度较高时,氧化膜的溶解速度加块,且生成的氧化膜是疏松的,此时降低电压能适当改善氧化膜的质量。
总的来说,溶液的温度和电压不是正相关的,反而是恰恰相反。一个偏高,另一个就偏低。在阳极氧化的时候要时刻控制二者的平衡,否则可能会造成氧化膜的损伤。另一点要注意的是,氧化后工件缝隙和盲孔内可能会有残酸,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后续染色必定出问题。必要时用ht400表调剂处理一下残酸。
2、阳极氧化溶液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溶液的温度越低,所需的阳极氧化时间应越长。因为溶液温度较低时氧化膜的生成速度缓慢。溶液的温度升高时则氧化膜的生成速度加快。此时要缩短阳极氧化时间,否则由于氧化膜的外层电阻加大而导致膜层溶解,出现工件尺寸的改变、表面粗糙掉膜的现象。以上措施只是在既无降温设备,又无加温装置的条件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可以看出溶液温度和时间的情况与温度和电压差不多,一高则一低,二者互补。二者都偏高的话,会出现掉膜的情况。不管是哪些因素,重要的还是工作人员的认真仔细,确保各参数不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