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色差与氧化温度,浓度,时间,电流密度,染色PH,染色浓度,温度,时间,膜厚有关。

 

硫酸浓度,控制在180—200g/L。稍高的硫酸浓度可促进氧化膜的溶解反应加快,利于孔隙的扩张,更易于染色;

铝离子浓度,控制在5—15 g/L。铝离子小于5g/L,生成的氧化膜吸附能力降低,影响上色速度,铝离子大于15g/L时,氧化膜的均匀性受到影响,容易出现不规则的膜层。

氧化温度,控制在20℃左右,氧化槽液的温度对染色的影响非常显著,过低的温度致使氧化膜的膜孔致密,染色速度显著减缓;温度过高,氧化膜蔬松,容易粉化,不利于染色的控制,氧化槽的温差变化应在2℃以内为宜。

电流密度,控制在120—180a/m2。电流密度过大,在膜厚一定的情况下,就要相应地缩短铝制品在槽中的电解时间,这样,氧化膜在溶液中的溶解减少,膜孔致密,染色时间加长。同时,膜层容易粉化。(氧化件每平方分米分布的电流 就是电流密度)

膜厚,染色要求氧化膜厚度一般在10μm以上冲溶液。膜厚过低,染色容易出现不均匀现象,同时在要求染深色颜色(如黑色)时,因为膜厚不够,导致染料的沉积量有限,无法达到要求的颜色深度。

 

阳极氧化之后,氧化膜的膜孔中残留有硫酸溶液,因此,染色之前必须将铝制品彻底清洗干净。避免给染色槽带人杂质离子,尤其是磷酸根离子、氟离子等,在染色槽之前设立纯水清洗,并且要对水质进行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在染色所用的染料中,大多数是有机染料,有机染料容易发霉。为有效地防止槽液发霉,配制槽液前,可以用漂白粉,苯酚一类的药物将槽体消毒。配制槽液时,加人防霉剂可以有效地延长染色液的使用时间。槽液配好之后要存放数小时,才能投入使用,为保证ph值稳定,可以加入醋酸——醋酸钠缓

阳极氧化作为染色的前工序,是染色的基础。阳极氧化的问题在染色之前,我们很难看到或者根本无法看到,一旦染上色之后,我们会清晰地看到诸如颜色不均匀的现象。而此时,生产工作者往往会把问题的原因归于染色的不正常,而忽略在氧化工艺上寻找原因。

要是一挂产品有上下色差,该怎么解决?

一、检查铅版接触是否正常

二、快速上色的染料,染色时殷钢充分搅拌

三、氧化时,应当进行空气搅拌

四、计算电流密度,超过电流承载量时,应当减少氧化数量

五、检测燃料PH值,不正常时,应当适当调整

 

更多的请查阅阳极氧化电解着色生产中遇到质量缺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