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现灰褐色氧化膜?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出光液中有关组分的浓度降低,或是铝合金件中硅含量过高,一般的工业纯铝的焊接部位因遇高温析出游离硅也会出现黑膜,此时可采取以下方法解决。经过出光后仍未能除去黑膜的制件由出光槽中取出来后,在流动水中充分清洗(清洗必须彻底),然后再在碱蚀液中短时间浸蚀,经此补充碱蚀处理之后,这层黑膜就会很容易地在出光溶液中除去。在上述方法中,碱蚀时间是极为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有时由于碱蚀时间过长,会造成制件表面有黑膜,当碱蚀时间越长,这层黑膜越不容易除去。此件若不是精制件可在1∶1盐酸中浸蚀2~3s即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事后必须要充分清洗,并在其他出光液中再作短时间处理。
二、光处理之后出现褐色氧化膜是什么原因?
出光处理之后,一般情况下短时间之内是不会遭到严重氧化的,如出现褐色氧化膜可能是遭到碱性气雾熏过。若局部处有此现象,则有可能与碱性溶液接触过。出现上述现象的制件,若后继工序是磨、抛光,喷砂或阳极氧化的可照常进行,无需重新处理,否则必须重新碱蚀,重新出光处理,不然无法焊接,也无法进行化学转化膜处理。
三、出光工序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技术?
传统出光溶液的组成随工艺配方不同,有用铬酸-硫酸的,有用单一硫酸或单一硝酸的,也有用硝酸-氢氟酸等强酸的,这几种强酸对人体皮肤都会有伤害,为此,除工作之前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之外,接触酸液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 配制稀硫酸时需注意事项。当配制稀硫酸时必须把酸往水里倒,切禁水往酸里倒,以免因此而发生爆炸。
- 身上沾到氢氟酸必须充分清洗。氢氟酸对人体肌肤和骨骼都有伤害,如果不小心人体接触到氢氟酸,即使皮肤表面未见明显灼伤,也要用大量的清水洗,并用稀氨水中和,故在可能的条件下,建议采用氟化氢铵代替氢氟酸。
尽量避免伤口接触铬酸溶液。当皮肤有损伤时,切勿与铬酸溶液接触,一旦伤口沾上铬酸溶液,则该处极难治愈,有时虽见到伤口表面似乎已痊愈,而伤口内部仍然在腐蚀肌体。有时不得不采用外科医术手段治疗。
文末推荐大家使用:“无铬除灰剂/除膜剂 HT 408” 和 “压铸铝专用除灰剂 HT 412 ”这2款除灰除膜效果显著,摒弃了传统的铬酸-硫酸、硝酸等对人体有伤害对环境有破坏的工艺配方。